几年前,48岁的伍育万是普格县荞窝镇安木足村的一个普通农民,像大多数农民一样,收入微薄,家里两个孩子、两位老人,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。“2005年初,县上宣传养猪的好处,我便把自家的土地种植上玉米、洋芋,尝试着喂3头母猪。由于养猪的成本基本上不花钱,一窝猪崽可以卖2000元,一头母猪每年可以卖三四千元。”伍育万说,正是尝到养猪的甜头,几年来,他把养猪事业一步步做大,2011年,争取到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小区项目资金25万元,个人自筹40万元,新建了肥育猪舍1栋、母猪限位舍41平方米、母猪产仔舍74平方米、仔猪保育舍50平方米、排污处理沼气池30立方、紫外消毒室1间、外来人员及车辆消毒池1口,现在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,占地面积3亩,现有管理人员3人,生猪存栏130头、母猪10头,年产值达15万以上。
在普格县,像伍育万一样的规模养殖户已有700户,养殖企业2家,年出栏2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95户;出栏3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520户;出栏5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65户,出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20户,今年还组建了肉兔专业合作社、宏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,在两个合作社的带动下,涌现出以牧业收入为主业的典型养殖户210户,培植牧业营销大户12户,逐步培育形成以规模养殖为主体,分散养殖为补充的现代畜牧产业格局。
重点项目势推进
2012年,普格县与外商签订规模化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协议。这是普格县立足实际,谋求经济转型,发展畜牧产业而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又一丰硕成果。
该项目总投资2.5亿元,在普格县五道箐乡建设生态猪、生态鸡养殖及屠宰、加工、冷冻仓储、销售一体化项目基地。投资项目分三期建设实施,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3000万元,养殖规模为种猪500头、生猪年出栏量8000-10000头、年产土鸡30000-50000只、年产土鸡蛋500万枚—900万枚。
基地建成后,通过公司加基地的发展模式,可带动当地上千户农户参与养殖,同时也解决了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从事养殖、运输、加工等行业,对普格县畜牧业、养殖业、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起到了积地示范带动作用。
与此同时,畜牧养殖项目工程建设开展有序,2012年投入养殖发展资金439.4万元,在螺髻山镇建设了年饲养量1000只以上林下生态鸡养殖大户4户;年存栏40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羊重点户圈舍2户;年出栏30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户1户;投入135万元资金完成中央投资改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户3个,投入80万元资金投放生态杂交阉鸡苗6000只,投入154.4万元,新建标准化羊舍60间,引进半细毛种公羊60只,实用技术培训4期、240人/次。
品种改良、疫病防治有效
普格县畜牧部门通过政策引导、示范带动、项目推进等有效措施,狠抓畜禽繁育改良工作,积组织技术人员,深入到畜群、圈舍、指导和开展繁殖实用技术,采取人工授精、冷配等技术,保质保量完成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任务,提高牲畜良种率。截至目前,全县完成黄牛改良配种360头、二杂母猪存栏5800头、半细毛羊存栏84000只、良种山羊及杂交改良羊存栏100000只;结合草补工作畜牧良种补贴政策,投入42万元在凉山州七里坝种羊场引进300只种羊。
在推进畜牧业发展进程中,普格县畜牧部门形成了以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,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,以村级防疫为基础的县、乡、村三级畜禽防疫网络和监督体系,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“放心肉”,在畜禽安全生产上筑起了一道“安全堤防”。截至今年6月,对全县26个生猪规模养殖场、34个肉羊规模户、15个肉牛养殖户、1个屠宰场实施了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,共检测258头次,全县畜禽制疫密度达到100%,疫保护率达95%以上。
发表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207人参与,点击查看>>